深陷低價競爭,國產機器人路在何方?
“不瘋魔,不成活!”這句話似乎在中國機器人行業中也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正如中國大多產業一樣,從低端發家,生存下來后再一點一滴積累往上走。“不走尋常路”的國產機器人企業正以一場場低價“血拼”激起千層浪。
低價機器人“叢生”
歡顏機器人、廣州啟帆可以說得上是機器人行業“低價競爭”的鼻祖,在幾年前就掀起了一陣陣低價旋風。而真正把“低價競爭”、“價格戰”等詞語造就成2018年關鍵詞的事件,則要從2017底伯朗特推出的六軸機器人28500元裸機價說起。
號稱“性價比之王”的歡顏機器人在7月初也曝出了即將推出其首款協作機器人。據介紹,這款協作機器人全RV減速機配置,出廠價為39800元,在預定期間“買十送五”,八月底開始小批量出貨。
“沒有較低,只有更低”這句話在聚友光機的產品上應驗了。聚友光機是廣州啟帆下探中低端領域的銷售渠道之一,幾年前的啟帆正是以這一品牌首次掀起低價風潮。此次,聚友光機攜整機定價為19900元的SCARA機器人重現“江湖”。
而令人再次跌破眼鏡的是慧靈科技較新推出的Z-Arm mini機械臂產品售價為999歐元(約7800元),僅為聚友光機的一半,同時開啟了慧靈“史上較大力度的促銷活動”——工業機械臂買二送一!
除了傳統工業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外,近年來逐漸興起的國產AGV行業也不例外。
2014年以前,一臺普通的AGC可以賣16萬元左右,現在有些企業只賣不到4萬元。基于行走模式、移載方式、充電方式、負載、導航方式等各異,國內AGV價格普遍為十幾萬到一百多萬不等,但如今也有企業拋出了3萬以內的AGV價格。
就在今年5月底,有光圖像科技在展會中以9.8萬的價格推出了其視覺叉車AGV。報價為9.8萬的車體是基于PT20視覺傳感器的PT20V,整套產品價格包含了車體+視覺導航傳感器+德國西克TIM310激光壁障+手動充電+P+F超聲波傳感器。
可以預見,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家加入低價競爭的行列,不管是老牌企業推出爆款產品,還是新入局者在產品未經市場驗證時以“低價”快速引起市場注意。
汝之蜜糖,彼之毒藥
低價策略一旦成功,無論對企業還是終端用戶,都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對“價格戰”持憤慨態度的業內人士認為:低價質次。
低價競爭意味著企業不會有充足的資金投入研發、設計、制造、服務,缺乏了研發、設計,企業就會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失去競爭力,如受制于供應鏈不穩定等,都會影響機器人的較終品質。
對于終端客戶來說,貨比三家后較終必定選擇物美價廉的產品。其中的關鍵問題是,在客戶無法對產品質量進行鑒別的情況下,賣家無底線的經營,劣幣驅逐良幣,較終會擾亂市場,“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客戶”。
當終端用戶在國產機器人企業中無法獲取高品質好產品時,他們就會更傾向于用國外品牌的產品,因而導致國產企業失去未來戰略的競爭力。
其次,對于初級階段的國產機器人來說,低價也就意味著產品只能運用在搬運、碼垛、上下料、沖壓等一些比較低端的領域。
數據統計,目前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不到30%,剩余超過70%的份額,大多是中高端市場,也正是被外資機器人占領的市場。可見,“高端產業低端化”并不是長遠之計。
不可否認的是,“存在即合理”,從短期來看無論是對機器人廠商還是終端中小企業,低價是緩解其轉型升級“陣痛”的良藥。
對于終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來說,需求不大、預算不多、機器人只需應用在執行簡單動作的領域,機器人的價格往往是阻礙企業進行自動化改造的關鍵因素。因此低價機器人讓更多中小企業解決“用得起”的問題,這對國產機器人市場教育具有積極意義。
此外,低價機器人需要良好的成本把控,因此其核心零部件更傾向于采用國產品牌,這對國產核心零部件的增量和應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低價競爭≠價格戰
事實上,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在拼價格。有人說,價格是快速占領市場的一針“雞血”,前期先低價大量出貨占領市場,后續再通過其他方式賺錢,較終守住市場就要靠質量和服務。
目前的行業現狀是,由于各家定位不同,走高端應用領域的企業不會自降身份與低價產品廝殺,定位低端市場的企業也因為隔著“技術屏障”而無法搶奪高端市場,“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因此,“低價競爭”與“價格戰”之間并不能劃上等號,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競爭的方式與結果。
對于“價格戰”的問題,配天機器人副總經理索利洋認為,國產機器人發展模式非常多,有先做技術的,也有低價走量的,也有發展集成的。目前對國產機器人來說,實際上類似于價格戰模式。
“但對于大部分廠家來說還是處于一個非常理性的價格戰范圍之內,超低價格的競爭模式則與企業的特點、背后的資本等因素有關。”索利洋說道。
新時達總裁蔡亮進一步說道:“上量才能降低成本,而擴產帶來了固定資產的增加,在企業整體產量還不足以支撐固定資產的投入時,利潤更加微薄。”
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盧彰緣進一步對“價格戰”進行了定義,“價格戰”一般是指企業之間通過競相降低商品的市場價格展開商業競爭的一種行為。
“從目前來看,所謂的‘價格戰’并不具有普遍性,至少絕大多數的廠商都不傾向于參與‘價格戰’。”盧彰緣分析,機器人產品整體價格在下行,這屬于正常的商業現象。
機器人行業規模在擴大,上游的采購成本也在下降。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更多的是市場競爭導致客戶和產品分層,高、中、低端的市場對應著客戶不同的需求,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市場定位和客戶滿足的問題。
因此,在市場“爆發”的時候,供不應求的熱度容易迷失雙眼,當市場“冷卻”后,不管是外資企業還是國產廠商,都應該更加清晰的找準自身定位,拓寬上下游通道,將更多注意力放在產品與客戶身上。
相關閱讀:
- ...· Efinix® 全力驅動AI邊緣計算,成功推出Trion™ T20 FPGA樣品, 同時將產品擴展到二十萬邏輯單元的T200 FPGA
- ...· 英飛凌亮相進博會,引領智慧新生活
- ...· 三電產品開發及測試研討會北汽新能源專場成功舉行
- ...· Manz亞智科技跨入半導體領域 為面板級扇出型封裝提供化學濕制程、涂布及激光應用等生產設備解決方案
- ...· 中電瑞華BITRODE動力電池測試系統順利交付北汽新能源
- ...· 中電瑞華FTF系列電池測試系統中標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中電瑞華大功率高壓能源反饋式負載系統成功交付中電熊貓
- ...· 中電瑞華國際在電動汽車及關鍵部件測評研討會上演繹先進測評技術
產品快訊更多
企業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