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3D單芯片集成整體解決方案
近年來,隨著平板顯示技術與相關材料領域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好萊塢對3D顯示技術的運用和推動,3D顯示技術正離我們越來越近。這種對3D顯示的追求是符合顯示技術發展規律的。在顯示領域中,我們經歷了從黑白到彩色,從彩色到高清的技術跨越,而今從2D顯示跨越到3D顯示的時機已經來臨。
目前我們較多接觸到的3D顯示技術有兩類:眼鏡式3D顯示;無需眼鏡的3D顯示(即裸眼3D顯示)。此外還有全息顯示等,但是全息技術目前還很難推廣。眼鏡式3D顯示,顧名思義就是需要用戶佩戴專門的3D眼鏡,通過讓眼睛分別觀察到有視差的圖像而形成3D效果。眼鏡式3D顯示是目前電影院和3D電視常采用的技術模式。眼鏡式3D顯示的技術門檻低、實現簡單,但是存在著需改變用戶觀看方式、不符合使用習慣,以及顯示亮度下降、特別不適合應用在移動設備上等缺點。
裸眼3D顯示是指通過視差障礙或者透鏡陣列技術把經過專門設計的視差障礙或者透鏡陣列放置在顯示面板上,通過它們的分光使得有視差的圖像分別進入不同的眼睛來形成3D效果。裸眼3D顯示技術復雜,除硬件外,還需要專門的圖像處理算法配合才能形成3D效果。該解決方案已經被多家筆記本廠商認可,并將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裸眼3D的實現
SuperD公司采用的裸眼3D顯示技術是將設計獨特的雙折射柱透鏡陣列放置在顯示面板前面,并配合專門研發的圖像處理軟件來形成3D效果。此外,SuperD還專門研發了用于完成3D圖像處理的芯片,將3D圖像處理獨立于現有的硬件運算資源。在能夠獲得很好3D顯示效果的同時,依然保證了現有硬件資源的利用率。圖1是裸眼3D顯示的示意圖,實際技術遠比圖中所示要復雜,圖1描述了裸眼3D顯示的基本原理。
透鏡式裸眼3D顯示技術不降低顯示亮度,不需改變用戶的觀看習慣,特別適合在移動設備上實現。SuperD的裸眼3D顯示技術需要對現有LCD生產制造工藝流程進行改良,需要合成新的材料,在利用精密的微加工技術來制作光學模具和器件的同時,需研發專門的軟件和圖形圖像算法來優化3D效果和滿足用戶對片源和應用的需求。為使3D圖形圖像處理負載均衡并保留未來完全獨立的3D顯示圖形圖像處理發展空間,需要設計專門的芯片。
2D/3D逐點技術的實現
SuperD的2D/3D共融技術也是區別于眼鏡式3D的一種重要屬性,因為眼鏡式3D不能區隔屏幕上的3D區域和2D區域,只能采用同一種處理手段,這樣就導致了2D顯示效果受到3D眼鏡的干擾,變得不像原來那樣自然,從而影響視覺感受。
為使3D顯示不改變2D顯示的習慣和應用效果,SuperD研發了一種被稱為逐像素點2D/3D切換的技術(簡稱為2D/3D共融技術)。它的特點是允許在同一個顯示面板上,同時顯示2D和3D內容。比如:可以通過這種技術來顯示網絡點播的視頻,視頻窗口可以觀看3D電影,而其他區域依然是2D顯示,包括2D圖片、文字等都不受影響。圖2描述了2D/3D共融技術的效果。
SuperD研發的2D/3D共融技術包括:1、特殊設計的雙折射光學器件,它可以在一定驅動電壓下實現透鏡狀態的開關;2、專門針對這種光學器件的驅動電路,驅動電極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光學的干涉效果,從而達到完全不影響畫面效果;3、針對這種光學器件的逐像素點的2D/3D驅動,來實現3D區域的開關、移動、縮放等功能。
圖1中標記為“3D窗口”的區域顯示的是3D效果,3D窗口外的區域是2D文字區域。2D/3D共融技術較大的應用領域為互聯網,通過這種技術人們可以在欣賞互聯網3D內容的同時,繼續使用2D下的功能。因為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生活、生產的各個領域,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動員大家利用大量資源來制作、傳播和共享3D內容以及3D應用,這反過來又將極大地推動3D顯示技術的發展,因此2D/3D共融技術對互聯網的支持是一個非常良性的循環,既保證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3D顯示與2D顯示的兼容,同時又推動了3D顯示的不斷發展。
近年來,隨著平板顯示技術與相關材料領域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好萊塢對3D顯示技術的運用和推動,3D顯示技術正離我們越來越近。這種對3D顯示的追求是符合顯示技術發展規律的。在顯示領域中,我們經歷了從黑白到彩色,從彩色到高清的技術跨越,而今從2D顯示跨越到3D顯示的時機已經來臨。
目前我們較多接觸到的3D顯示技術有兩類:眼鏡式3D顯示;無需眼鏡的3D顯示(即裸眼3D顯示)。此外還有全息顯示等,但是全息技術目前還很難推廣。眼鏡式3D顯示,顧名思義就是需要用戶佩戴專門的3D眼鏡,通過讓眼睛分別觀察到有視差的圖像而形成3D效果。眼鏡式3D顯示是目前電影院和3D電視常采用的技術模式。眼鏡式3D顯示的技術門檻低、實現簡單,但是存在著需改變用戶觀看方式、不符合使用習慣,以及顯示亮度下降、特別不適合應用在移動設備上等缺點。
裸眼3D顯示是指通過視差障礙或者透鏡陣列技術把經過專門設計的視差障礙或者透鏡陣列放置在顯示面板上,通過它們的分光使得有視差的圖像分別進入不同的眼睛來形成3D效果。裸眼3D顯示技術復雜,除硬件外,還需要專門的圖像處理算法配合才能形成3D效果。該解決方案已經被多家筆記本廠商認可,并將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裸眼3D的實現
SuperD公司采用的裸眼3D顯示技術是將設計獨特的雙折射柱透鏡陣列放置在顯示面板前面,并配合專門研發的圖像處理軟件來形成3D效果。此外,SuperD還專門研發了用于完成3D圖像處理的芯片,將3D圖像處理獨立于現有的硬件運算資源。在能夠獲得很好3D顯示效果的同時,依然保證了現有硬件資源的利用率。圖1是裸眼3D顯示的示意圖,實際技術遠比圖中所示要復雜,圖1描述了裸眼3D顯示的基本原理。
透鏡式裸眼3D顯示技術不降低顯示亮度,不需改變用戶的觀看習慣,特別適合在移動設備上實現。SuperD的裸眼3D顯示技術需要對現有LCD生產制造工藝流程進行改良,需要合成新的材料,在利用精密的微加工技術來制作光學模具和器件的同時,需研發專門的軟件和圖形圖像算法來優化3D效果和滿足用戶對片源和應用的需求。為使3D圖形圖像處理負載均衡并保留未來完全獨立的3D顯示圖形圖像處理發展空間,需要設計專門的芯片。
2D/3D逐點技術的實現
SuperD的2D/3D共融技術也是區別于眼鏡式3D的一種重要屬性,因為眼鏡式3D不能區隔屏幕上的3D區域和2D區域,只能采用同一種處理手段,這樣就導致了2D顯示效果受到3D眼鏡的干擾,變得不像原來那樣自然,從而影響視覺感受。
為使3D顯示不改變2D顯示的習慣和應用效果,SuperD研發了一種被稱為逐像素點2D/3D切換的技術(簡稱為2D/3D共融技術)。它的特點是允許在同一個顯示面板上,同時顯示2D和3D內容。比如:可以通過這種技術來顯示網絡點播的視頻,視頻窗口可以觀看3D電影,而其他區域依然是2D顯示,包括2D圖片、文字等都不受影響。圖2描述了2D/3D共融技術的效果。
SuperD研發的2D/3D共融技術包括:1、特殊設計的雙折射光學器件,它可以在一定驅動電壓下實現透鏡狀態的開關;2、專門針對這種光學器件的驅動電路,驅動電極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光學的干涉效果,從而達到完全不影響畫面效果;3、針對這種光學器件的逐像素點的2D/3D驅動,來實現3D區域的開關、移動、縮放等功能。
圖1中標記為“3D窗口”的區域顯示的是3D效果,3D窗口外的區域是2D文字區域。2D/3D共融技術較大的應用領域為互聯網,通過這種技術人們可以在欣賞互聯網3D內容的同時,繼續使用2D下的功能。因為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生活、生產的各個領域,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動員大家利用大量資源來制作、傳播和共享3D內容以及3D應用,這反過來又將極大地推動3D顯示技術的發展,因此2D/3D共融技術對互聯網的支持是一個非常良性的循環,既保證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3D顯示與2D顯示的兼容,同時又推動了3D顯示的不斷發展。
頭部跟蹤技術
由于受到自由式3D顯示技術原理的限制,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會形成一系列的觀看區域,在這些區域中,觀眾能夠自由觀看3D效果,但是如果超出這些區域,就無法看到正常的3D效果。這種現象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義,SuperD將這種只能在某些區域內正常觀看3D效果而無法在這些區域以外觀看的狀態稱為“切變現象”。圖3描述了這種現象。
圖3中,A位置能正常看到3D效果,而B位置看到的3D效果卻是錯誤的。因為兩個眼睛所看到的圖像存在著交換,這就造成了3D層次感與應該表現的層次感完全相反的效果。而人眼又不能自動調節這種相反的效果,因而造成了嚴重的頭暈現象。處在切變區域所看到的3D效果我們稱之為“反視”。在這種情況下,觀眾會發覺本應處在遠處的物體反而離自己更近,本應處在近處的物體卻離自己更遠,跟我們平時的生理習慣形成很大反差。
為解決觀看區域受限制的問題,
相關閱讀:
- ...· Efinix® 全力驅動AI邊緣計算,成功推出Trion™ T20 FPGA樣品, 同時將產品擴展到二十萬邏輯單元的T200 FPGA
- ...· 英飛凌亮相進博會,引領智慧新生活
- ...· 三電產品開發及測試研討會北汽新能源專場成功舉行
- ...· Manz亞智科技跨入半導體領域 為面板級扇出型封裝提供化學濕制程、涂布及激光應用等生產設備解決方案
- ...· 中電瑞華BITRODE動力電池測試系統順利交付北汽新能源
- ...· 中電瑞華FTF系列電池測試系統中標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中電瑞華大功率高壓能源反饋式負載系統成功交付中電熊貓
- ...· 中電瑞華國際在電動汽車及關鍵部件測評研討會上演繹先進測評技術